? ? 高中生鲁迅专题研究 | 感家国情怀,拓国际视野-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官网

最新全国茶楼app_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_全国茶楼信息网

首页
关于我们
凯文理念
学校介绍
领导团队
加入我们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课程
小学
初中
高中
课后课
升学规划
新闻
学校新闻
凯文校历
凯文生活
校园设施
虚拟探校
住宿管理
后勤服务
凯文影像
家长学院
学院介绍
课程与活动
招生招聘
招聘
预约参观
入学申请
常见问题
位置 > 首页 > 学校新闻 > 高中生鲁迅专题研究 | 感家国情怀,拓国际视野

高中生鲁迅专题研究 | 感家国情怀,拓国际视野

发布时间:2021-11-28 | 浏览次数:

“只要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迟早会与鲁迅相遇。”

  ——仲呈祥(文艺评论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他的著作,串起了语文课本;他的彷徨呐喊,激荡在每一个国人心头。他,是永远的民族魂。

  

近期,海淀凯文十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鲁迅专题研究。同学们阅读鲁迅先生笔下的著作,梳理近现代史,了解鲁迅生平及其生活年代的大事记,并围绕主题展开阅读与分析,研究国际视野下的鲁迅。

  

“专题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考虑到一直以来鲁迅先生给人的刻板形象,我们将整个课程内容、作业设计分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两部分,即‘走近鲁迅’与‘走进鲁迅’。”十二年级语文教师计琼老师说。

  

现在,让我们看看海淀凯文学子本次专题研究的成果吧!

  

走近鲁迅

  

鲁迅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仅仅停留了55年,他用其中的30年书写了600多万字的著述,这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家、思想家和精神启蒙者。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展示

  

海淀凯文学子梳理近现代史、鲁迅生活年代大事记,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通过绘制海报、制作PPT展示等形式去呈现“我眼中的鲁迅”,以此走近鲁迅。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展示

  

鲁迅的年代,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他17岁时,戊戌变法;30岁,辛亥革命;38岁,五四运动;40岁,中国共产党诞生;50岁,九一八事变……他历经并见证了这一时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以自己对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融入了这个时代。





学生制作的鲁迅专题PPT

  

202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40周年纪念日,同学们在高中部集会中以一场精彩的展示来纪念鲁迅先生。即使在他已经离开我们85年之后,海淀凯文学子也像其他青年学生一样,不断叩问自己:对我们、对中华民族,对20世纪以来和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心灵史,对我们当今的文化建设和民族发展,他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学生在高中部集会中进行展示

  

走进鲁迅

  

同学们围绕主题展开阅读,并对社会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我与父亲”主题,如《我怎样做父亲》《父亲的病》等;“儿时故乡”主题,如《社戏》《风筝》等;“人与动物”主题,如《兔和猫》《战士和苍蝇》等;“人与自然”主题,如《雪》《奔月》等。


  

同学们还阅读了《呐喊》,并分析人物特征,梳理故事情节,阐述主题思想,赏析段落句子,并以图画、思维导图、表格、双气泡图等形式进行呈现。在他笔下,从京城到江南小村未庄,从鲁镇的酒店到故乡的老宅,同学们看到了一个个当时国人的面貌。白描式的手法寥寥数语,将故乡的萧瑟、孔乙己的落魄传达,让同学们感到这就是真实的中国。


学生在绘制海报


部分学生的海报展示


师生观赏海报并投票

  

为了解他人眼中的鲁迅,海淀凯文学子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唐弢的《琐忆》、阿累《一面》、周海婴《我的父亲鲁迅》(钱理群先生编写的《海婴与鲁迅》)、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蔡元培《记鲁迅先生轶事》、郁达夫《怀鲁迅》、林语堂《悼鲁迅》、许广平《我与鲁迅》(节选)等并制作PPT进行展示与分享。






  

学生PPT展示郁达夫与鲁迅,萧红与鲁迅,藤野严九郎、蔡元培与鲁迅,周海婴与鲁迅

  

国外学者的鲁迅研究时站在他们自己的时代、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的,有比较深入的探索和总结,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成果对于当下的鲁迅研究具有启示意义。海淀凯文学子通过论文综述与视频采访,研究国际视野下的鲁迅。


学生检索论文、阅读文献、写作论文,剪辑视频、做后期


学生撰写论文《德国学者对鲁迅的研究》《日本文学界对于鲁迅的研究》

  

走进鲁迅,是因为今天,我们仍需要鲁迅。正如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所言:“我们目前仍处在大变革、大转折和谋求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使命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远没有完成,而理想与信仰的缺失,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这和当年鲁迅所面临的精神困惑、文化挑战有很多相似之处。”

  

鲁迅的精神品格极具魅力的一点,就是直面矛盾,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自觉担当起推动时代进程的责任和使命,勇敢向前。


  

学生采访计算机教师Mr. Joe Desroches


  

学生采访经济学教师Mr. Jeffrey Barnes和科学教师Ms. Crystal Du


  

学生采访图书馆教师Mr. Jeff Boggan


  

学生采访英语文学教师Ms. Laurie La Forest


  

学生采访科学教师Ms. Crystal Du

  

“鲁迅不但属于历史的,而且也是属于现在的,更是属于未来的。”如叶圣陶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像海淀凯文学子这样的每一名青年学生心里。

  

这就是鲁迅的重量。

  

“有这样的重量,我们都会走得更笔直、更沉稳。”海淀凯文学子表达如此心语。

分享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7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 ? 京ICP备19008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