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观摩课是教学实践与最新教育理念的结合,是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课堂,2021年11月15日至19日,北京海淀凯文学校中学部举行第四届年度公开观摩课活动。九名中外方教师带来了精彩的课堂,展现出凯文教师的风采,对于学科其他老师起到了示范与启发作用。
“本年度中学部公开观摩课着重‘以学生为中心’‘电子信息技术支持高效课堂’为核心,各个学科组同承担观摩课的教师一起打磨高质量教学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老师们通过聆听课前的课堂设计以及积极参与课后的讨论,深入地思考教师高效地‘教’与学生深入地‘学’,为老师们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海淀凯文副校长马德玲女士说。
现在,让我们回顾下海淀凯文中学部教师的公开观摩课吧!
英语文学教师Mr. Thomas Perkins带来以“修辞分析”为主题的课程。通过分析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同学们对比并推导修辞分析的概念,并推断每个音调在演讲中的用途。
英语语言教师刘莹老师(Ms. Bella Liu)带来以“旅行经历”为主题的英语写作课程。在小组活动中,每位同学对具体细节进行头脑风暴,并与同伴交流,用“5W”来书写自己的旅行经历。
数学教师Mr. Daniel Bodanske带来以“有理方程”为主题的课程。同学们用不同的分母加减有理方程,这将帮助学生操作和解决多项式和有理方程的问题。
体育教师Mr. Paul Halfpenny带来羽毛球课程。同学们学习并使用羽毛球过顶扣球的技能,并从战术上理解在比赛中何时进行过顶扣球。体育课中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有效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了评价体系的执行。
语文教师车静文老师(Ms. Verona Che)带来《陈太丘与友期行》课程。车老师利用“5C目标教学法”,热情洋溢地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文言文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计算机教师申珍珠老师(Ms. Phoebe Shen)带来以“设计应用程序”为主题的课程。作为“设计应用程序”单元的第一堂课,同学们思考编程的方法和意义,并建立共享词汇表。
科学教师Mr. John Revilla带来以“消化系统”为主题的课程。教师以极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寓教于乐,引导同学们学习消化系统的器官,了解消化系统的不同部分是如何分解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课程中,师生积极互动,学生学习参与度高,训练有素。同时,教师对专业词汇的特殊处理方式也具有鲜明特色。
人文社科教师Mr. Joshua Beagle带来以“杰克逊时代”为主题的课程。同学们对比杰斐逊时代和杰克逊时代,并与全球背景相联系,丰富地理知识。通过精心的“流动朋友”“在线问答比赛”活动,教师激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寓教于乐,温故而知新,学生参与度非常高。
音乐教师Ms. Christina Schirf带来以“弦乐之切分音”为主题的课程。Ms. Schirf使用Scrum方法论,使同学们学习识别切分音,并能在演奏时展现切分音,强化演奏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练习中进行合作切磋,共同体会在分组练习中合作交流的魅力与领导能力的提升。
九节公开观摩课结束后,海淀凯文中学部开展了讨论会。每堂课都有相应的讨论小组,教师根据所观摩的课程,参加所对应的讨论小组。
本次讨论会共有九个小组,分别由英语文学教师Ms. Sandra Snidero、英语语言教师Mr. Stephen Snidero、数学教师Mr. Jose Shen、体育教师Ms. Mukesh Kumari、语文教师计琼老师(Ms. Joanna Ji)、计算机教师李洁琼老师(Ms. Joan Li)、科学教师Mr. Luís Telles、人文社科教师Ms. Kaitlyn Wilson和音乐教师陶思宇老师(Ms. Letitia Tao)担任各组讨论组长,由组长组织教师们进行进一步讨论并总结。
讨论时,授课教师阐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等,各组教师以相互学习与分享的态度各抒己见,由一位教师记录讨论中的要点;讨论结束后,各组选派一名教师,根据在海报上记录的内容来讲解所在小组讨论中的重点,中学部全体教师以此交流经验、分享心得。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工作是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工作的重心,教研是学校新鲜的源泉。中学部第四届年度公开观摩课活动既夯实教学基础,又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有效促进了海淀凯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上一页: 「为你读诗」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
下一页: 凯文之声 | 童话会发光